七夕节的俗称有哪些
七夕节的俗称有很多,比如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、双七节等等。七夕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关于这一天的故事,最流行的就是“牛郎织女”的美丽爱情传说,所以也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,被称为“中国情人节”。七夕节有哪些风俗
1、拜织女“拜织女”是少女、少妇们的事,少女、少妇们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,多至十来人,联合举办。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,桌子上置茶、酒、水果、五子(桂圆、红枣、榛子、花生,瓜子)等祭品,然后一起拜织女。
2、种生求子
种生求子是旧时的七夕习俗。将绿豆、小豆等浸于磁碗中,等它长出敷寸的芽,再以红、蓝丝绳扎成一束,称为“种生”。在七夕前几天,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,播下粟米的种子,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,再摆一些小茅屋、花木在上面,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,称为“壳板”。种生求子其实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,成为了七夕节的习俗之一。
3、兰夜斗巧
兰夜斗巧起源于汉朝宫廷的一种游戏。汉高祖时期,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离开宫后,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,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,据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,首先在百子池畔,奏于阗乐之后,就用五色彩缕,互相绊结起来,叫做“相怜爱”。后来这种游戏流传至民间,形成了“兰夜斗巧”的习俗。